一灯阑珊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64章 牛痘法,给古人直播美食,他们都馋疯了,一灯阑珊,23文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沈括翻开刚写了一部分的《梦溪笔谈》,“茎叶与常蒿悉同,但常蒿色绿,而此蒿青翠,一如松桧之色,至深秋,余蒿并黄,此蒿独青。”

李时珍对黄花蒿更为熟悉,“香蒿、臭蒿通可名草蒿。此蒿与青蒿相似,但此蒿色绿带淡黄,气辛臭不可食,人家采以腌酱黄酒曲者是也。”

因为黄花蒿味道浓烈缺少香气,所以人们只是用它作酒曲而不作食用。不曾想此物可治疗疟疾。

文人们则更关心边角处的一处消息,失落已久的殷商秘密居然掩藏在治疗疟疾的一味药——龙骨中。

一时间各个药铺客似云来,不是病人,而是文人。

康熙还是关心奶兄弟伴读兼心腹重臣的,“赐曹寅金鸡纳霜。”不管有事无事,先预备着,如果他命中真有此劫……意味着天命可改。

殊不知曹家知晓金鸡纳霜珍贵,已经做了两手打算。比如将小仓山附近那座园林拿来移栽各种青蒿。

未来红迷们若知道大观园中全种的青蒿,不知作何感想。

糊糊:“话题再转回天花,人痘法并不是预防天花的终点。人类需要去寻找更安全的方法去预防天花。

18世纪中叶,一位名叫爱德华·琴纳的英吉利乡村医生,偶然间在一位挤奶女工那里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。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验,最终发明了牛痘接种法。

牛痘接种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性大大提高,因为人感染牛痘之后除了会引起轻微的淋巴结炎之外,不会起痘,更不会致命。

琴纳无私地将这项技术贡献了出来,1798年,琴纳自费发表了题为《牛痘的成因与作用的研究》的论文,想要向全国宣传推广牛痘接种法。

令人意外的是,已经基本完成近代社会转型的英国居然强烈抵制琴纳的牛痘接种法,甚至有人直接说琴纳是沽名钓誉的骗子,还有人说接种牛痘之后会让人身上长出牛的犄角和体毛。

面对非议和诋毁,琴纳并没有退缩,陆续发表了五篇介绍牛痘的文章,并回到家乡继续给当地百姓接种牛痘,功夫不负有心人,牛痘接种法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,仅仅数年时间,天花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下降。

官方终于予以承认,议会分别于1802年和1807年给琴纳颁发了1万和2万英镑的奖金。在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,牛痘接种法传遍了欧洲大陆和美洲。

1805年,东印度公司的医生亚历山大·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穿越射雕:欧阳刻的奇幻人生

宁书凡